Saturday, December 15, 2007

『東方名家』從民意調查看簽名運動

●《東方日報》名家版(2007年12月19日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社會上流行簽名運動。從校園簽名運動、社會運動的簽名運動還是政治運動的簽名運動等,在各個不同領域以及不同議題都可以舉辦簽名運動。例如在 2005年9月16日停播的嘩FM,聽眾朋友自發的在網上發動連署簽名運動。簽名運動在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就收集了超過一萬人的簽名。亞依淡區國會議員魏家祥博士,更把這個簽名帶上國會,成為挽救嘩FM的一個民意根據。現在就連人民為了要求馬來西亞的網路公司 Streamyx改善其服務,而發動萬人簽名運動。然而,大家到底有沒有認真的思考過,簽名運動最終的目的是甚麼呢?而簽名運動在民意方面又可以代表甚麼呢?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Mill與Bentham則賦予民意明確的政治角色,他們認為人的行為主要在滿足自己的欲望,避免痛苦,社會是由一群希望自己利益得到發揮的人組成,社會則是調和這些衝突利益的機構,解決利益衝突的辦法是多數決,故民意是「社會中各個個人利益的結合」。

因此,簽名運動能否達致多數決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問題。很多時候,許多團體都舉辦簽名運動,簽名運動的結果往往沒有預期的理想。但是,這些團體還是照樣的將這些簽名證據當作是談判的籌碼。

日前,以董教總為首的各民族協調委員會收集了逾十萬張來自全國各地家長的明信片,要求政府恢復以母語作為各源流小學的數理科教學媒介語。然後,將其呈交給首相阿都拉作為他的壽禮。以馬來西亞全國人口擁有兩千三百多萬人來計算的話,各民族協調委員會只收集到了十萬張明信片就打算將其作為談判的籌碼,這為免太過兒戲了。我國兩千三百萬人口扣除小孩以及老人,要以十萬個簽名來作為教育政策談判的籌碼,就好比以卵擊石般,為甚麼?

原因非常的簡單,政府只要把多數決的概念套在這個事件上的話,各民族協調委員會將會全軍覆沒。因為他會告訴你十萬人並沒有代表性,所以可以完全不理會你們的訴求。那是不是就完全不作任何的事呢?當然不是,在各個事件上,可以作一個關於數理科英文教學的調查,調查為甚麼小學不適合以英文來教數理。然而,這項教育政策已經實行好幾年了,所以,董教總也可以將這幾年華小數理科的成績和以母語教授數理科的成績作一個詳細的分析。我相信這方面董教總也已經作出調查。這樣以數據或以調查報告來說服政府改變教育政策,總比你利用少數決的方式來爭取訴求,因為這樣只會自曝己短。

政府當初之所以不顧民意大力推行英文教數理,就是因為覺得以英文教數理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英文能力。既然政府當初推行之時已經是不顧民意了,如今,董教總卻又試圖以民意來說服政府改變現有的教育政策,那豈不是功效缺缺,無功而返嗎?如果董教總真的希望政府改變現有的政策的話,就必須改變策略。例如,用實際的例子,那就是是用調查報告的數據來證明英文教數理是無法提升小學生的英文能力的。然而,如果這些數據真的證明英文教數理無法提升小學生的英文能力,效果和政府當初執意推行時的想像背道而馳時,就算沒有什麼簽名運動,政府也會改變教育政策。但是,前提是政府必須從教育回歸教育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簽名運動固然是一項非常管用收集民意的方法,因為這可以代表人們的心聲,是顯示民眾力量的方式之一。但是基於以上種種理由,很顯然的在這個事件上並不適合這樣做,因為任何的請願,只有用對方法,才可能事半功倍,達到最終目標。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我在想如果劝马来西亚人都会讲流利的马来文,马来西亚会团结一点吗?i mean, at least our communities (whether malay/chinese indian)can share more common in our thoughts. Just a simple illustration, for example i really want to hang out with a group of friends who do not share the same values, culture or thoughts.I have to learn and tolerate more to bring the relationship more closer, otherwise i will be outcasted.what do u think?

李政賢 said...

我想你的論述是正確的,如果大家都有一個共通的語言可以互相交流的話,哪麼彼此會更加的了解彼此間的價值觀或文化。當然,如果大家都可以講流利的馬來文當然是最好,畢竟這是國家的官方語文,大家也都可以互通。但是,至於如果大家可以講流利的馬來文能否促進團結,這點我有所保留。舉個簡單的例子,基本上,所有印尼人民都可以講流利的印尼文。但是,印尼在1998年暴動的時候,受對付的卻是印尼華僑暫多數。所以,由此可見,大家會講同樣的語言,未必可以促進國民團結。我認為,促進國民團結除了大家可以用同一個語言交流外,更重要的就是政府必須對公平的對待各個民族,讓大家生活在一個公平、民主以及維護人權的環境。一點愚見,提出來,希望大家可以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