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著》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大陸電影。 它改編自余華的小說《活著》。 它也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協助製作的。 這部電影敘述了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的中國環境的改變。 它藉由兩個小人物帶出中國整個大環境的改變以及人民的思想模式的轉變。除此之外, 這部電影還點出了中國的文化背景以及人民在當下的無奈。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富貴少爺在當時是一個有錢人家。 他非常的好賭, 欠下的錢都只是簽個名字, 畫個押就解決了。 所以他一點也不在乎。 當他賭到興起時,就到賭場的旁邊玩起皮影戲來, 湊湊熱鬧。 回到家後, 看到太太家珍以淚洗臉, 就勸太太, 不顧自己的身子, 也要顧著肚子裡的孩子。 家珍哭是因為富貴常常出去賭博, 沒有照顧家裡。 家珍希望富貴不要再去賭博了。 結果富貴還是照賭不誤, 家珍就到賭場去找富貴, 富貴不但沒有跟他回家,還把他趕走了。在場的每個人都在暗地裡笑著富貴。使得富貴更加尷尬的把家珍趕走。 這時。富貴簽下的賭債也剛好是他家裡的價值。 這時家珍也帶著孩子說孩子長大以後不能像你這樣就帶著女兒鳳霞離開他了。家珍離開一年後,又回到富貴身邊。富貴為了讓家裡好過一點,只好向當時的債主龍二借錢,結果沒借到錢,倒是要到了一副皮影戲的道具。從此以後,富貴就靠表演皮影戲為生。有一次表演的晚上,富貴和他的團友春生被士兵抓去了當兵了。在被抓取當兵的時候,才體會到要好好的生活。在他逃命的時候, 還抱著皮影戲的箱子。結果在兵營中, 表演皮影戲給士兵看,就這樣他順利的回家了。富貴的媽媽去世時,死不瞑目,一直看著門口等著富貴回來,結果回來不久,就得知龍二要被公審了,原因是政府要拿下他的房子,他不給。結果龍二就把房子燒掉了。就這樣他被冠上 “反革命” 的罪名。鎮長稱讚富貴的木頭很好,燒了好幾天才燒完。富貴馬上就說:“那是反革命的木頭, 不是我們家的木頭”。公審當天,龍二被判死刑,在現場 “堅決鎮壓反革命” “打倒反動派” “打倒反革命” “毛主席萬歲” “建設新中國” 的歡呼聲此起彼落。
四十年代 內容分析
當時的社會女人是沒甚麼社會地位的,所以當妻子懷孕時,通常會聽到類似不照顧 “自己的身體, 也要照顧肚子裡的孩子” 這一類的話。由於當時的環境, 這樣的情形在電影裡常常可以發現。其中有一幕是家珍到賭場去請富貴回家時也一樣,大家都會暗地裡笑,因為當時的社會覺得男人被女人管是非常丟臉的事。 所以富貴也就把家珍趕走。富貴向龍二要到皮影戲其實是和最先富貴在賭場玩皮影戲那幕是相對應的。同樣是皮影戲,同樣的人,但是因為環境和身分的不同,兩個感覺就不一樣了。在故事剛開始的時候,富貴玩皮影戲是他當時個人身分地位的象徵。然而,他過後玩皮影戲則是一個養活一家大小的賺錢工具,這中間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在兵營中,皮影戲也就活了他的生命。當完兵回來的知龍二因為不願意把房子讓出來而被冠上 “反革命”的罪名。當鎮長和富貴開玩笑的說:“你們家的木頭真好” 的時候,富貴馬上就和龍二劃清界線。這個現象間接的告訴我們,在當時的社會,只要你和被冠上 “反革命” 罪名的人有關係的話, 就可能會惹上麻煩,因為當時反革命是死罪。
五十年代 故事大綱
全中國都在推動 “大躍進” 運動。富貴一家也被迫參與。獻鐵就是當時社會每一戶每一家都必須做的。當時的理念就是 “往共產主義,不愁沒得吃。” 當時的其中一個議題是解放台灣,獻鐵鍊鋼也是要製造武器來解放台灣的。畫面去到大食堂,富貴的兒子有慶把把面倒到另一個小朋友的頭上。對方的家長就開始說: “破壞大食堂就是破壞大躍進” 。當時他們家裡的海報還掛著 “提高生產 保證質量 是熱愛國家的表現” 當鋼鐵練好時,大家都很興奮。鎮長說著: “在15年就可以趕上美國, 英國了” 他還說:“這些鋼鐵可以做3顆大砲, 一顆打在蔣介石床上,一顆在飯桌上,還有一顆在茅坑裡,讓他睡也睡不了,吃也吃不了,連拉屎也拉不了” 到是就可以解放台灣了。當富貴送有慶上課時,有慶問爸爸說小雞長大彙編甚麼? 福貴答道:“小雞長大會變成鵝,鵝長大會變成羊,羊長大會變成牛,牛長大了,就到共產主義了,以後走的共產主義後就可以天天吃肉,有好日子過了。” 結果有慶去了學校過後,再也回不來了。因為區長撞到學校的牆壁把有慶壓死了。結果事後富貴一家才知道撞死有慶的區長正是春生。
五十年代 內容分析
大躍進是當時社會所有人民必須配合推動的國家政策。所以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往共產主義的道路向前邁進。他們認為只有共產主義社會,才能讓全國的人民不愁吃,不愁穿。大家有工作, 大家有飯吃。就連孩子之間的問題,家長們都可以扯上大躍進。說成破壞大食堂就是破壞大躍進。因為當時只要是破壞國家政策者,都是死罪。在當時的社會是非常嚴重的,在這個期間中國人民會把美國,英國及台灣朔造成可能的敵人。所以人民才會時時刻刻的把台灣, 美國及英國掛在嘴邊。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團結國人的一種方式。當時,大家都非常期待共產主義的到來,因為他們覺得走入共產主義後,就有好日子過了。
六十年代 故事大綱
當時正當文化大革命的時期,所以凡是和舊世界有關的東西都要燒掉。鎮長就到了富貴他們家說:“大家都看過你們的皮影戲,還是把它燒了吧!” 儘管富貴很想它留下來,還是沒有辦法。鎮長還說:“你這個皮影戲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這典型四舊。還是聽毛主席的話, 把它燒了吧!” 連當時送禮都是送毛主席語錄。到處可以看到毛澤東的肖像。鳳霞的未婚夫二喜在他們家裡也畫了毛主席肖像,上面寫著 “工人階級領導一切” 。二喜與鳳霞結婚當天,大家都都把毛主席的肖像到街上遊行。鎮長致詞時,不忘說起 “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 接著就開始唱黨歌。新人先向毛主席行禮,才和父母親行禮。就連拍照也要在前面方一艘假的船,象征革命的航船 – 乘風破浪跟毛主席前進。大家在拍照時手上也緊握著毛語錄。鳳霞懷孕了,快要生孩子時,到醫院去,剩下的只是學生和護士,因為醫生及教授都被冠上學術權威, 所以都被趕出醫院。鳳霞生產時因為處理不當,血崩而死。就這樣成了文化大革命下的亡魂。
六十年代 內容分析
文化大革命可說是破壞中國許多文物的時期。富貴其實非常想把皮影戲留下來的,因為這套皮影戲是見證他的身分地位到他養家還救過他好幾命的工具,但是當時只要違反政策的規定,都有反革命的嫌疑,所以富貴只好乖乖就範。當影片播到這一段,幾乎每一幕都有毛主席的肖像出現。其實是要強調,當時的社會崇拜毛主席是發自內心的。這已經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不管是說話,送禮,辦喜事,拍照,畫畫等等都和毛主席有關係。這樣的生活模式在當時已經根深蒂固了。這也間接的看得出來,當時文化大革命運動的成功。另一方面,鳳霞的死是文化大革命下的一個亡魂。因為當時的反對學術權威也波及了醫院,使得醫院只留下護士和學生. 在這楊的情況下,應該不只一個鳳霞吧!
"過後" 故事大綱
鳳霞的孩子饅頭買了一些小雞問爺爺小雞長大後會變甚麼?福貴答道:“小雞長大會變成鵝,鵝長大會變成羊,羊長大會變成牛,牛長大了,饅頭也長大了。”
"過後" 內容分析
這一小段的文字其實是和五十年代的其中一幕是相對應的。那就是福貴答道: “小雞長大會變成鵝,鵝長大會變成羊,羊長大會變成牛,牛長大了 …….” 在五十年代時,富貴的答案是 “就到共產主義了,以後走的共產主義後就可以天天吃肉, 有好日子過了”。在過後時,富貴的答案是 “饅頭也長大了”。這兩個不同回答形成了非常大的對比。五十年代的答案裡面充滿了對國家的期望,對未來的希望,然而到了過後的時間點的答案裡卻是非常感情化的,非常人性化的。在五十年代時,大家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一直向共產主義邁進,配合國家推動種種的運動。但是,到了過後,經過這麼多的磨練,富貴覺得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在好好的生活下去的前面似乎也顯得不重要了!

這部電影其實要帶出非常多的訊息,其中的主軸就是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富貴及家珍經過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最後還是堅強的活了下來,因為他們相信只要活著,就有希望這個道理。在其中一幕,家珍為了勸春生繼續活下去,放下了心中多年兒子去世的痛告訴他說:“你還欠我們一條人命,所以你要好好活下去” 這證明了,在那時候,他們已經體會到這一點了。接著就是帶出當時中國社會大環境的一些現象,例如傳統男人的個性,大躍進所帶給社會的影響,文化大革命的無奈等等。這可說是一部完整當代中國社會的縮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